day680 能拦住你的,只有你自己
能拦住你的,只有你自己,这句话并不是鸡汤,而是真实且实用的道理。
今天我看到几种不同的场景,比如有人去国外留学,在当地做起生意月入两万,这背后离不开极强的执行力、社交能力、沟通能力和充沛的精力,有些是天赋,确实让人佩服。
我也看到群里讨论,社群应该怎么做,什么时候该结束,交付结束群解散了会不会不太好?会员到期,是不是要把用户移出?不同时间加入的用户,后面来的会不会觉得吃亏?
总之,考虑和担心的问题太多,尤其是刚开始做产品的同学,往往有很强的责任感。因为收了钱,就特别担心交付不到位,怕别人不满意。
出发点是好的,但其实没必要过度纠结,如果实在担心,可以选择超预期交付,收低一点,交付多一点。
最怕的就是还没开始做,就给自己预设了很多困难和问题。
另外,我还看到一些朋友在工作上遇到问题,比如公司不景气、没有任务、可能要离职,或者被拖欠工资、没发钱,工作太累等等,各种原因让他们打算休息一段时间,再去找工作,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。
但一聊到赚钱,大家都有想法,毕竟年纪也不小了,不过真正愿意迈出这一步、去尝试赚钱的人并不多。
无论是做自媒体、电商,知识付费,但很多人更倾向于用道听途说的信息来判断可不可行。
比如,一提到知识付费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“割韭菜”。
但你问他有没有被割过韭菜,或者有没有做过相关的事情,他往往会说没有。
那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?大多数人其实只是从网上、短视频、新闻或者文章里看到一些说法,自己并没有亲自验证过,甚至身边的人也没有真正尝试过。
结果,这些未经证实的信息就成了他们不去行动的理由,但这个理由真的成立吗?并不完全成立。
所谓“割韭菜”,到底能割多少?极少数人可能一花就是几万、十几万、二十万,但这种情况更多发生在投资理财、股票等领域,比知识付费领域常见得多。
因为如果你花钱买课程,最多也就几千块,觉得不值、交付不好,吃一次亏就停手了。但如果去做投资、炒股,或者投个店,往往一出手就是十几万、几十万,亏了就直接亏光了。
那么,究竟谁的成本更高,谁的风险更大呢?
人只是需要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,让自己觉得所做的事情是正当、合理的。
“投资”这个词听起来很美好,仿佛自己很上进;但一说到付费报课,感觉就不一样了。
你为什么要报课?是不是因为自己不会?是不是自学能力不够?报课仿佛等于承认自己能力不足,说出去还可能被人嘲笑:“你被割韭菜了,这是智商税”。
或者被说:“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学?网上不是有很多免费资源吗?”,这些声音反而成了阻碍。
回到开头那句话:“能拦住你的,只有你自己。”,这并不是劝你立刻辞职创业,或者去做一些高风险的事,比如说走就走的旅行,辞职去大理之类的,要根据实际情况,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。
心态和心理活动是一方面,客观现实又是另一方面。
有些人确实容易被网上的短视频影响,要么变得焦虑,不敢行动,要么被一些鸡汤内容带偏。
所以,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时,最好先去验证一下。
验证的方法有两种:一是通过你身边能直接接触到的人,亲自打听;二是最多隔一层,自己能够了解得到。
而且,不能只听一个人的说法,最好多问几个人,或者自己亲自试一试。
有句话特别有力量:一件事能否做成,很多时候不取决于能力,而是看你究竟多想做成它。
比如工作、减肥、健身、赚钱、写篇文章、做个产品,关键在于你完成它的愿力、动力和想法有多强烈,这也是我一直在探寻的。
什么能让我有强大动力去完成?我一直在找,要是找到这样一件事,它几乎能成为你人生的大方向,成为动力的源泉。
每当你想放弃、忍不住偷懒、起不来的时候,只要想到它,就又会充满动力。
有个办法是给自己设定极具难度的挑战,这个挑战得是你发自内心认可的,要是不认同,很容易就会破罐子破摔。
可以做个梦想清单,列出今年、明年,或者近五年、近十年的目标,都写下来,目标不妨定得越大越好。
五年后、十年后,你希望达到怎样的高度,过上什么样的生活。
小路每日读书写作 2025.07.15【day680】
知识星球原文:https://t.zsxq.com/60S3x